鼻過敏治療、鼻中隔、鼻竇手術

01
鼻中隔彎曲與鼻竇問題
鼻中隔是將左右鼻腔分隔開的中間牆壁,主要由軟骨與骨頭組成。正常應該居中直立,但若因先天或後天外傷而發生偏斜、扭曲或隆起,就會造成空間狹窄、通氣不良、甚至引發鼻過敏、慢性鼻塞、鼻竇炎等問題。
鼻竇則是鼻腔周圍的氣室,若排出通道阻塞或感染,則會引發鼻竇炎,導致頭痛、鼻塞、流膿鼻涕、嗅覺下降。
02
常見症狀與問題
-
慢性鼻塞、單側或雙側不通
-
睡覺張口呼吸、打呼、白天疲倦
-
長期鼻過敏、噴嚏、鼻涕倒流
-
頭重、臉頰壓痛、額頭脹痛
-
嗅覺減退、鼻音重
-
曾經外傷或開過隆鼻/鼻中隔手術,導致功能障礙
03
適合族群
-
長期鼻塞或鼻過敏,無法靠藥物控制者
-
鼻中隔明顯偏曲、鼻腔不對稱者
-
頻繁鼻竇炎(流黃鼻涕、臉頰悶痛)患者
-
隆鼻後出現呼吸障礙或鼻中柱偏斜者
-
睡眠品質差、白天嗜睡與呼吸道障礙者
04
治療原理與方式
治療方式視症狀嚴重程度而定,初期可用口服藥物、鼻噴劑、免疫治療改善,若效果不佳則考慮功能性鼻部手術。
手術選項包括:
-
鼻中隔矯正術(Septoplasty)
-
將歪斜的鼻中隔軟骨與骨頭切除或重新調整
-
恢復鼻腔對稱、暢通通氣
-
-
下鼻甲縮小術(可合併)
-
治療過度肥大的鼻甲,改善鼻過敏與鼻塞症狀
-
使用電燒、雷射、刮除等方式
-
-
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(FESS)
-
移除阻塞的鼻竇開口周圍組織
-
改善鼻竇引流功能、減少感染機會
-
-
結構重建/氣道擴張(如合併整形)
-
若鼻骨變形或外觀歪斜,也可結合整形外科手術
-
05
手術時間與恢復期
-
手術時間:約 1~2 小時(視是否合併鼻竇手術)
-
麻醉方式:通常採全身麻醉或靜脈麻醉
-
拆線/取棉條時間:術後 3~7 天(依術式而定)
-
初步恢復期:約 7~10 天
-
完全恢復期:約 1~2 個月(視個人復原力)
06
術前注意事項
-
術前評估與告知
-
告知醫師是否有鼻中隔偏曲、鼻過敏、鼻竇炎病史
-
說明是否曾隆鼻、開刀、鼻部外傷
-
若合併打鼾、睡眠呼吸中止症,也應告知
-
提供服用藥物與慢性病情況供醫師評估
-
-
停藥與飲食準備
-
術前7天停用:阿斯匹靈、抗凝血藥、魚油、維他命E、中藥
-
術前8小時起禁食禁水(含口香糖與飲料)
-
有高血壓、糖尿病者請提前調整藥物服用
-
-
生活與生理狀況準備
-
術前3天禁菸酒
-
感冒、鼻塞、發燒者應暫緩手術
-
女性生理期來臨可手術,若經痛嚴重可與醫師討論延後
-
術前當日請勿化妝、穿前開式衣物、取下隱形眼鏡與飾品
-
建議安排親友陪同,不自行駕駛返家
-
07
術後照護與注意事項
術後照護建議
-
術後頭部抬高休息,避免低頭或用力擤鼻
-
避免進食過熱、辛辣食物,前三天採溫涼流質為主
-
不可吸菸、喝酒、泡溫泉或三溫暖(2週內)
-
若有鼻棉條,依醫囑回診取出
-
定期回診觀察鼻腔狀況與癒合情形
常見術後反應
-
輕微鼻塞、鼻涕帶血屬正常反應
-
有些患者會有鼻中痂皮與鼻腔乾燥感,術後1~2週改善
-
鼻涕倒流感或嗅覺遲鈍也為短暫現象
08
與整形型隆鼻手術比較

09
常見問題 Q&A
Q:術後會改善我的鼻過敏嗎?
A:若鼻過敏源於鼻中隔偏曲、鼻甲肥大或氣流不良,手術後確實可明顯改善呼吸與過敏症狀。
Q:鼻中隔矯正是否會改變鼻型?
A:純功能性手術不會改變外觀;若合併整形需求(如歪鼻、朝天鼻),可與整形醫師討論合併治療。
Q:術後會不會復發?
A:若是正確清除結構問題,復發機率低。但若有過敏體質或鼻竇炎體質,需長期追蹤與保養。
Q:術後多久可以正常工作?
A:術後3~5天可從事文書等輕工作,1週左右即可正常社交;恢復期中勿劇烈運動。
Q:可以合併隆鼻嗎?
A:可以。如有鼻樑過低或外型不滿意,可與整形外科醫師評估,同步進行功能與外觀重建效果更佳。
溫馨提醒
鼻中隔與鼻竇手術雖屬功能性手術,但牽涉到氣道、呼吸與中臉結構,建議由具耳鼻喉科/整形外科專業的醫師操作,術前應充分檢查、影像評估與溝通,確保安全與效果。